世人注目的第二轮科索沃问题和平谈判已于15日在巴黎举行,和谈前景如何?双方分歧何在?美国为什么热衷于向科索沃派兵?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孙建蓉,请他发表了看法。
记者:第二轮科索沃和谈已在巴黎开始,请问此次和谈的中心议题和前景如何?
孙建蓉:第二轮谈判是2月23日结束的科索沃问题第一轮谈判的继续,中心议题是双方签署和平协议和如何实施协议。由于谈判各方就和平协议的内容及实施方法分歧太大,特别是就所谓的实施协议即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监督协议落实存在巨大分歧,因此谈判将是艰巨的,和与战的可能性各占50%,最后要看谈判各方能在何种程度上达成妥协。
记者:科索沃问题表面看是南斯拉夫联盟与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居民之间的民族矛盾冲突。但从实际谈判来看,科索沃问题早已国际化,它同时反映出了美国、欧盟等外部势力在这一问题上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你能否就此详加说明,这将有助于读者了解,为什么科索沃和谈总也谈不拢。
孙建蓉:抛开历史原因不谈,科索沃问题的近因可直接追溯到90年代初。原来的南斯拉夫解体后,居住在科索沃地区境内的阿尔巴尼亚族居民经过全民公决,于1991年选举出了阿族出身的总统和议长,然而它始终未得到南联盟塞尔维亚政府的承认,因此,它一直是非法的。但阿尔巴尼亚族居民要求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息,特别是在1995年波黑战争结束后,以阿族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为主体发动的恐怖事件急剧增多,塞族政府也加紧了对阿族非法武装的镇压,武装冲突不断升级,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干预。但由于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干预科索沃和谈时各怀鬼胎,从而使得和谈愈发复杂化。
欧盟出于维护欧洲稳定的需要,在解决科索沃问题时主张以外交谈判为主,军事干预为辅,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科索沃冲突。这是因为西欧各国领导十分清楚,科索沃地处于欧洲的东南大门,此地历来有巴尔干火药库之称,武装冲突一旦升级,必将造成大批难民,首当其冲的将是相邻的意大利、希腊以及法国、德国等国。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欧盟还想借此机会向美国显示西欧盟国的地位和力量。长期以来,欧洲防务的主导权一直操纵在美国手中,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盟国一直强调建立和加强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欧洲支柱”和“欧洲防务特性”,逐渐摆脱美国对欧洲防务的控制。
美国历来把控制巴尔干地区视为推行其欧洲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巩固美国对欧洲事务的军事主导权,美国在科索沃危机一开始就极力主张对一直被它视为战略障碍的南联盟政权动武,科索沃问题恰好为美国在南问题上动武提供了一个借口。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即使不能搞垮南联盟,也要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迫使南联盟就范。
再者,今年是“北约”组织成立50周年,美国有意把科索沃当作一个试验场,把北约组织变成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名,不经联合国授权和批准,就能自由采取军事行动的工具。对此世界各国人民必须有所警惕。